对伪相人术

短时间内看清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价值取向,太难太难太难了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某些人提到你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能了解一个人的人格,我想问,那人力资源管理,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不是只用学完高中,看你一篇文章就可以上岗HR和销售了?你觉得要是仅仅面个试就能了解一个人,那所有公司是不是都应该取消试用期这个东西?看一篇文章就了解识人之术,这不是成功学什么是成功学?山西的煤老板,浙粤的商人,个个不跟人精似的,还不是被某些人一下子骗走了几亿几十亿?记住一句话就对了:淹死的都是自以为会水的,被骗的都是自以为精通「识人之术」的。

但是这个问题值得思考,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清一个人,以及,当我们自以为看清了一个人的时候,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。

看清人的第一个限制:道行的差别

所谓有道行的人,就是经历过最好的生活,也经历过最差的生活、有过最高远的理想,也曾看到所有希望碎了一地、既当过爷爷,也当过孙子的人。这样的人,他要装起来,你道行不够,你是看不穿的。 高尔泰在《寻找家园》里面说到他的父亲,就是这样的人,能写诗,能跑全国各地考据来写书,教过书,修过房子,卖过油糠,反正什么事儿都干过,什么苦都吃过,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死了。这样的人要是活着,那才叫老江湖,而对于一个老江湖,基本上是人家分分钟看穿你而你连人袖子都摸不着。

看清人的第二个限制:你自己

人类,是理性动物也是感性动物,也有着各种心理学意义上的限制。 当你自己在分析别人的行为举止以求看穿别人的时候,你有没有想过,你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系列的心理学陷阱中了?你考虑过社会情境对你的限制吗?对方的身份、角色、地位使你自己产生了哪些先入之见?你是一个能够完全脱离情境、控制情境的理性客观的人吗?对你来说什么是理性客观?你怎么知道你的「理性客观」实际上不是你自己以为的「理性客观」?

看清人的第三个限制: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

就像我在另外一个答案里面说的那样,很多时候话语是中性的,说话人之间的社会与权力互动才是根本所在。你以为你看清了说话的人(行为举止也是语言),实际上你看到的,只是简单的权力关系而已,这层权力关系,也会使得关系的各方出现语言上的对应扭曲。 就拿面试的例子来说,HR和面试者,特别是大学生面试者之间,权力是不对称的,信息也是不对称的,这个时候,假如说你是大学生,你特别想要这个职位,那么你说话肯定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,深怕说错了一个词,这个时候,HR看到的你,是真实的你吗?他看你小心的样子,可能以为你是一个比较平和、沉稳的人,可是他的看法是对的吗? 说不定半个小时后,你就在北京三环上开始骂交警了。

看清人的终极限制:根本没有固定的「人性」

人们常说,人性是很复杂的。 这句话很对,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固定的人性,你看到的,所谓固定的人性,只不过是人家的趣味,理想,风格的体现而已,远远还不能称之为「人性」,你看到的,只是当下时空的他的一个侧面而已,换一个时空,这些可能全都相反了。 严肃地,从社会学角度来讲,静态的,人是一系列社会角色的集合;动态的,人是一系列行为与策略的集合——因为你见过的每个人,都不是你自己而是他者,你不可能钻到他脑子里面去看到他真的在想什么,他对你而言,永远是封闭的。

所以,从本质上讲,人际交往的中心不是认清谁的人格特征,而是事实先于目的:人际交往首先是传播,互动与博弈的过程;人们之间的交往,是传播自己的价值、意向、态度,情绪等等,并预测对方的的意向、态度,情绪以及策略。注意这一点:预测对方的意向、态度,情绪以及策略而不是分析对方的人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