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刻意反而比较好
世界上的事情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类是要找到诀窍才能做好的,比如解数学题;另一类则是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做的,难以置信地轻巧,比如呼吸或心跳。 我至今还记得,第一次被来访者问到「半夜醒来,忘了该怎么入睡」的时候,我心里的慌张。就等于在问:你教给我心脏该怎么跳动吧!我遍寻自己的经验世界,想帮他总结出一套操作规范,却发现自己这方面的记忆竟是一片可耻的空白。——我设想过很多种咨询过程中的困难情境,却从来没想到自己栽在这么日常的问题手下。就好像高数考卷上没有微积分,只有一道题问我刚刚上楼走了几节台阶……
细想一下,这也实在不可思议。一年三百六十天,就算我每天只睡一次,几十年下来也有上万次经验了,而我对睡眠的整套操作过程,竟然始终一无所知!甚至我掌握的睡眠技巧,并不比一个白痴多出一分。可我从未受困于这一点。在过去的一万多次的睡眠中,我都无知者无畏地睡着了……毫无例外!像不像一个奇迹?
对于饱受失眠之苦的人来说,这确实接近于一个奇迹。然而,对于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人们,包括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婴儿,这都没什么好夸耀的。
因为这就跟心脏从未停止跳动一样,压根儿就是身体本来就会做的事。
有一部分心理疾病的现象是:身体本来会做的事(譬如入睡、吞咽、性),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,忽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。当然,这里很可能有生理方面的因素。可如果病人做了详细的检查,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——只剩心理方面的原因,那就是本文的讨论范畴:对于健康人,该怎样才能恢复身体原本的功能?
常见的思路就是:看书,学习,总结方法,找到诀窍。
这是我们非常擅长的一种思路。对于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接受教育的大多数,这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思路。在这个思路里,信息的收集和大脑的思考占据着核心的地位,无论是考试、求职、肚子饿、电脑坏掉、出门迷路,还是跟人吵架,业务指标翻一番,我们都能想出应付的办法。「用你聪明的头脑解决问题!」我们骄傲地说,然后一头扎进资料堆里,在思维导图上涂写,或者上知乎提一个问题。
但是靠这个方法用来解决身体的问题,也许不会那么管用。
这倒不是看不起大脑的意思,只是就事论事地说,无论一颗大脑的思维能力有多强,它在对身体的管理能力上毕竟是有限的。如果把睡眠或勃起这样的过程交给它接管,它多半有心无力,能做的事情无非只有:监测、试探、以及猜疑。
好像捕捉到了一点睡意?嗯?又没了??
也许换个姿势再试一试,不,还是先别动了……
哎呀我去不会是绝症吧?天啊,感觉好难……
作为一坨生理器官,大脑这样放电除了会无谓地耗能之外,还会改变体内生理环境,让器官变得紧张,交感神经系统会因此一直保持激活状态。——而身体的一些功能,譬如入睡,譬如勃起,需要的恰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起作用(带来平静),而后者会受到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,也就是说,在紧张的身体上没法实现。
所以一个人在没法睡着的时候,通过努力的思考(交感神经系统兴奋),找到方法,按最优步骤操作(紧张地期待着):「应该可以睡着了吧?总会管点用吧?怎么还是没有睡意呢?难道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?」不好意思,就是不对。
那怎么办?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帮一个失眠的人入睡?——提出这样的问题,其实已经走偏方向了。真正的问题应该是:为什么一个很困的人却无法入睡?
为什么婴儿时期都可以自然而然做到的事情,现在做不到了?
答案是:因为在你的身体在紧张,挡住了它入睡的自然程序。
不是没油了,不走了。而是一直都在走,只是被路障挡住了。使用这样的比喻,大概就会明白之前的思路偏在哪里:刻意去学习,努力,增加技巧来帮助睡眠,但增加的往往还是路障。如果改成做减法,搬掉拦路石,身体自然就会迈出下一步。
这里的要诀就在于:不要刻意。
什么叫不刻意?这是对大脑说的,就是放手,别去管自己管不了的事情。身体饿了,自然就想吃饭,困了,自然就能睡着。这背后,是对身体的信任感。要知道,很多人是不相信自己的身体的。总觉得什么事必须过一遍脑子,才踏实。其实呢,我们从来没关注过呼吸,但时刻都没有耽误呼吸。身体有能力把自己的事干好。
当然,这种信任,不是嘴上说说就好的。好比我说:困了,自然就能睡着。你可能就不服气:你凭什么替「自然」做担保?万一「自然」就是睡不着呢?万一我就是特例呢?——这一句,可真是问倒我了。我只能说:凭自己一万多次成功睡觉,例不虚发的经验,我是挺相信我的身体,是足以在瞌睡时——甚至有时不瞌睡也可以——自动入睡的。从我接触别人的经验,包括课本上的知识来看,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自信。但是很多人毕竟是很多人,不是你,你的身体行不行,我没法保证。
信任这种事情,有时候是没有理性的,经不起较真。就像一对情侣,本来挺默契的,都相信彼此相爱。如果某天,一个硬要问:你到底爱我什么?你到底值不值得信任?你怎么证明?以后你不爱我了怎么办?——这就糟糕了,因为另一个多半瞠目结舌,没法回答:是啊,如果你硬是不信我,我怎么证明你也是可以不信的。
所以大脑和身体这对情侣闹别扭,也是没法用理智的方法进行处理。日本的森田正马先生提出过一种治疗思路,叫「顺其自然,为所当为」。意思是说:大脑你爱瞎想你就随便瞎想吧,身体你也甭理它,该干啥就干啥,慢慢地它就顺过来了……
这就是不刻意的意思。「意」,其实就是大脑。不理会大脑在想什么,就是不刻意。但很多人知道这个要诀,也还是做不到,顶多只是用大脑不断对自己说:不要刻意!千万不要刻意!……这其实是在「刻意」地追求不刻意,当然没效果。
要知道大脑这个家伙,掌控欲极强,疑心病又很重,要把它撇到一边,实在难得很。也是因为对现代人来说,我们都太依赖这个家伙为自己做出决策了。由此可见,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。比如我对失眠的人说:顺其自然,对方可能就摇头:怎么能顺其自然?万一真的睡不着怎么办?——明天上班要迟到的!
所以你看,之所以放心不下,是因为对现代人来说,「睡眠」变成了一桩任务,不得不「刻意」追求。我们刚把大脑撇下一分钟,身体还没来得及找出睡意呢,大脑又忍不住插嘴了:怎么还不睡?再这么下去效率会变低呀,健康会变差呀!
也怪不得大脑紧张:本来睡觉是个自然动作,现在却和太多的利益牵扯,以至于我们一天没睡好,就会像没写完作业一样心里发慌。生活在这个时代,所有身体的事情,我看迟早有一天都会被大脑接过去,甭管效果是好是坏,总要「刻意」地管上一管:对不起,达令,不是不信任你!实在……实在是这件事太重要了……